
克萊夫與聖像巴哈姆特和奧丁的戰鬥是互補的對立面,體現了他在遊戲玩法中的内心掙紮。
《最終幻想 16》 包含大量大規模 Boss 戰。與該系列之前的任何遊戲相比,這款遊戲更具有巨大的規模感,更注重奇觀和電影呈現,而不是像該系列過去那樣的角色扮演遊戲機制。但即便如此,《最終幻想 16》 與之前的遊戲一樣,仍然是一種由故事衍生遊戲玩法的體驗。說故事的主題内容貫穿其遊戲玩法和關卡設計是一種輕描淡寫的說法,沒有任何一場 Boss 戰比克萊夫與巴哈姆特和奧丁的戰鬥更能體現這一點。
巴哈姆特和奧丁以及他們各自的統治者構成了遊戲第三幕的很大一部分。對抗巴哈姆特的戰鬥是一個關鍵時刻,克萊夫和他的兄弟約書亞在這一時刻重聚。克萊夫的生活一直因哥哥的缺席而占據主導地位,他爲此自責。雖然約書亞的回歸幾乎完全包含在最後一幕中,但當克萊夫來與奧丁戰鬥時,他哥哥回歸的影響不僅可以通過克萊夫的行爲感受到,而且可以通過戰鬥本身的方式感受到。因此,《最終幻想16》中與巴哈姆特和奧丁的戰鬥隐喻了克萊夫對自己的看法的轉變。
與光之聖像巴哈姆特的戰鬥完全以聖像形式展開。克萊夫化身爲伊夫利特,最終首次與鳳凰融合,成爲伊夫利特複活。到目前爲止,克萊夫一直在向伊夫利特和他吸收的聖像尋求力量。他把自己的力量和幸福放在一邊,并相信他的力量來自于對Eikons的控制。伊弗裏特和克萊夫隻有依靠約書亞和鳳凰才能變得足夠強大才能赢得戰鬥,這在主題上是令人心酸的。還值得注意的是,他們試圖拯救而不是殺死巴哈姆特的統治者,最終幻想16的迪翁王子。
與巴哈姆特的戰鬥結束後,約書亞在藏身處加入了這群人,爲摧毀母水晶并擊敗創世紀而戰。他們共同面臨的下一個障礙是奧丁。在追捕奧丁的過程中,克萊夫決定從吉爾手中奪取《最終幻想 16》中的濕婆和她的力量。當約書亞得知此事後,非常憤怒,并反複提醒克萊夫這是自私的,與Ultima的戰鬥并不是他一個人的。與巴哈姆特的戰鬥以及他對約書亞和鳳凰的依賴體現了這個想法。約書亞的提醒告訴他如何應對即将到來的戰鬥,并最終使他能夠擊敗黑暗聖像奧丁。
在與奧丁的戰鬥中,克萊夫無法召喚伊夫利特,而必須以人類的身份對抗聖像,這與他與巴哈姆特的戰鬥相反。這場戰鬥是一場殘酷的生死之戰,托加爾必須多次拯救克萊夫。克萊夫隻能依靠自己作爲一個人和他終生伴侶的力量。托加爾在很多方面将克萊夫與他的人性聯系在一起,所以他在這裏的存在是一種令人心酸的感覺。然而,奧丁的最終失敗是苦樂參半的——在他的勝利後,克萊夫吸收了奧丁的Eikonic力量,喪失了他人性的另一部分。
這兩場戰鬥雖然截然相反,但卻是克萊夫與創世紀的最後一場戰鬥。克萊夫必須學會在伊夫利特、他的朋友和他自己身上找到力量,而這些戰鬥代表了他一點一點地這樣做。在《最終幻想 16》的最終地下城中,克萊夫以自己和伊夫利特的形式展開,運用他在每次沖突中學到的知識。與巴哈姆特和奧丁的戰鬥是一對互補的配對,這場戰鬥體現了克萊夫内心所經曆的鬥争,也教會了他擊敗創世紀和拯救瓦利斯西亞所需的知識。這些 Boss 戰的互補性使得《最終幻想 16》中克萊夫故事的最後一幕成爲角色的主題連貫的送别活動。